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谬异杂文2025-05-14 07:57:40
不管我其实是多么的不喜欢夏天,夏天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顾怜的到来了。我不喜欢夏天,是因为夏天是一个多汗的季节。即便是清风徐徐的早晨,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走的急了一点,也会是汗水津津,衣裳濡湿的。所以,尽
不管我其实是多么的不喜欢夏天,夏天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顾怜的到来了。
我不喜欢夏天,是因为夏天是一个多汗的季节。即便是清风徐徐的早晨,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走的急了一点,也会是汗水津津,衣裳濡湿的。所以,尽管夏天在诗人们的眼里是多么的热烈、多么的激情澎湃、多么的富有着人生的活力与生命的热情,我始终是不怎么喜欢夏天的。
夜晚的时候,坐于阳台,仰望城市夜晚里疏疏密密的星空,看流星偶尔的滑落,有凉风吹来,就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那首写花蕊夫人的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徐贵妃(一说是费贵妃),五代十国女文学家,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得幸于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得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徐贵妃以其才貌俱佳被称为花蕊夫人,可说是当之无愧。花中的那一点娇蕊,那样的楚楚动人,娇弱柔媚,自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了。
花蕊夫人是一代才女。在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史上,堪称才女的很多,著名的就有李清照、谢道韫、鱼玄机、薛涛等等。可是自古以来似乎就是女子的才华和美貌互不相容的,李清照、谢道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相貌平凡;而鱼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远远不及男儿。只有这位貌如花蕊的徐贵妃却似乎是一个例外,徐贵妃娇美明艳、聪明贤淑、风流蕴藉、貌若天仙,而且擅长诗词、文采出众,可说是神形兼备,才貌俱佳。她著有《宫词》近百首,其词多以描写宫中的生活场景为主,从生活琐事入手,从各个侧面展现出后蜀宫廷生活的闲适、宫室池苑的华美、饮宴歌舞的骄奢。用语多浓艳,词调音韵华美,其内容涉及宫人、内监、近臣的人情笑貌及宫廷规模,是后蜀宫廷生活的绚丽画卷。她的诗词所读不多,但是,其中有一首清新朴实的诗作我还喜欢:“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首诗,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这是花蕊夫人的慷慨激昂、足以傲视天下男子的悲愤之作。公元965年,宋太祖起兵伐蜀,宋灭后蜀,只用了一万军队,而后蜀的十四万军人几乎不战而降,花蕊夫人随孟昶流亡被掳入宋。到了宋宫,太祖召见,责以君荒臣嬉,以致败亡。又责及夫人,夫人不屈,即席口占一绝:“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诗意是说,后蜀十四万人兵都投降了,没有一个英勇为国坚不投降的男子。冰肌玉骨、娇柔纤弱却一副凛然豪气的花蕊夫人堪称为“玉为肌骨铁为肠”了。后蜀虽然灭亡了,花蕊夫人的坚贞形象,却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花蕊夫人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悲剧性的人物,是中国几千年男性统治的牺牲品。在一个男权之上的国度里,女人,哪怕是一个才貌俱佳的女才子,也难逃为弄权者陪葬的命运。花蕊夫人之死有多种版本,一说是赵匡胤纳夫人为妃,夫人思夫,拟报仇,后谋害不成,面斥匡胤,自尽而死;一说是赵光义密谋篡位,允诺花蕊以大宋之后,母仪天下,而花蕊不能容忍一个男子将自己作为政治筹码,假装向赵匡胤告密,被赵光义一箭射死。而民间,却有花蕊升天为芙蓉花神的美丽传说。不管花蕊夫人是怎么死的,其作为女人的一生却是短暂而旖旎的,生为君王宠,死为世人忆。其一生的绝世独立,其一生的聪慧和理智,更非史上后妃众所及。作为一个处于历史前沿、巅峰之上的女人,更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像她那样果敢、冷静而大气的在一代枭雄面前那样的宠辱不惊、来去随意。作为一个女人,她有着她的凛然正气,也有着她的屈辱与无奈,在强大的历史面前,不是弱小而尚求一袭生存的一个女子能够抗争了的。
七十多年后北宋的一位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苏东坡在追忆起前著名的花蕊夫人时说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这是对她绝佳的赞美。在这首《洞仙歌》里,词人全凭想象,描绘出了宫廷生活的一幕,写得清绝脱俗、谐婉悦人。在作者的现象中,“冷美人”似的花蕊夫人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水殿”是建在池水上的明殿,晚风吹来,丝丝暗香弥漫。绣帘撩开一角,月光一点照进来,如置身殿瑶台的清虚之境,无一毫尘俗气。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词的下半阙,作者笔锋一转,引伸出人们总是一面期盼等待时来运转,一面又为时光流逝而抱憾终生的人生普遍现象——“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流年暗换,斗转星移,作者似在代言,又似在自语,婉转给我们一个深邃隽永的人生哲理:时光荏苒,使者如斯,我们应该珍惜好年华。这首词作者写宫中夜景,却非仅为写景而写景。摹景传情,借幽美之月夜境象烘托美人之神韵,抒情蕴理,升华为人生哲理之感慨,既旷逸又深婉。词的意蕴,作者高超的手笔、深婉的情思,全在这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我总觉得这是自然的,也应该是属于精神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