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飞,就得先有飞起来的愿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大泽乡起义。这其实并非偶然的事情。陈胜年青时候,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大泽乡起义。这其实并非偶然的事情。陈胜年青时候,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心里常常想,我年青力壮,为什么这样成年累月地给别人做牛做马呢,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大事业出来。有一次,他跟伙伴们在田边休息,对伙伴们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可别忘了老朋友啊!”
大伙儿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打哪儿来的富贵?”
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会懂得鸿雁的志向呢!”
是啊,年轻时的陈胜就已经是一只“鸿雁”了,随时都渴望振翅高飞,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据《项羽本纪》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里记载的“籍”就是年少时的项羽,由此可见年少时的项羽就胸怀大志。
正因为项羽从小就胸怀大志,才可能成为让后代许多人顶礼崇拜的楚霸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他是人中的豪杰;死了,他也是鬼中的英雄。一代才女李清照对项羽作出了何等崇高的评价啊!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汪元量《乌江》)是啊!项羽真不愧是举世无双的英烈,铮铁骨的义士,风流倜傥的英雄,宁死不屈的豪杰。
年少时的刘邦在咸阳看到一统天下、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他就情不自禁地喟然叹息:“大丈夫当如此也。”虽然刘邦与项羽两人的性格迥然不同、口气截然相反,但是他们的言语所传达出来的内心轨迹都是大同小异。那就是对唯一的、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宝座垂涎三尺。几千年以来,在芸芸的众生中,刘邦和项羽并非孤立的,或者说他们只是“台下看客”的典型代表而已。他们虽为看客,梦想的却是有一朝一日自己能够成为秦始皇那样的主角。不管大家怎样理解,但我想这至少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志向、一种理想、一种向往和一种追求。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与理想。
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其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乎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化身。
诚如陆奕洁所说:“冥冥中,听见一个隐约的声音在召唤——是理想。理想为我指引前方的路,那条路虽然泥泞坎坷,但不至于使我迷失方向;理想为我劈开漫天乌云,化解我心中的疑虑,勇敢向前;理想使我精神振奋,在那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毫不犹豫,一往无前。那个声音成了前进的动力,那个声音在耳畔回响,伴着那召唤声,我阔步走向心中的殿堂。”
也如陈懿所言:“理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端;理想是一切力量产生的源泉;理想是一切奇迹发生的前提,有理想,我们无所不能。”
是啊!年轻的朋友们,你想飞,就得先有飞起来的愿望。
2010年9月3日顿笔
版权声明:本文由wg999今日新开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十日撕心,百日裂肺(二——19)
下一篇:我为妄想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