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之道杂谈

为文之道杂谈

直声杂文2025-04-09 00:46:39
我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宜自己的写作道路,这个曾经让我无比迷茫的问题现在开始有了点头绪,这个头绪很飘渺,跟风似的。但是我心领神会。在我很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作家是金庸。从六年级到初三看完了他15本武侠小说便是
我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宜自己的写作道路,这个曾经让我无比迷茫的问题现在开始有了点头绪,这个头绪很飘渺,跟风似的。但是我心领神会。
在我很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作家是金庸。从六年级到初三看完了他15本武侠小说便是明证。他说过一句话,“不以文载道。”我深以为是。所以在平常的写作中,我特别注重记叙文或散文的写作中不带有任何教条性和理论性的东西。这让我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枯燥。我也乐得如此。
一些交往甚密的同学和朋友知道,除了对小说体现出浓厚的兴趣外,我对诗词是特别痴迷的。这也许是因为我觉得诗人这个头衔特别帅。在一定程度上,诗词承载了我少年创作的全部。在初中三年,我几乎是写了三年的古诗词的。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给予我很大创作空间的语文老师王悟骅先生。我用古诗词填满了每周两篇日记的作业。当我高中再回首看到这些幼稚的诗篇时,就真的感到王老师的宽大了。因为他当时还在课堂上读过我的诗歌,而这些诗歌写得让我羞愧。到了高中,眼界阔了,不再对现代诗歌存有偏见,于是开始现代诗歌的创作。我那个时候看不起徐志摩舒婷艾青汪国曾等诗歌名家,觉得他们写的很肤浅。老徐那首《再别康桥》写得让人崩溃,平淡无奇。我觉得他的文学造诣是远不及他表弟金庸的。高中语文教师孔维斌先生对我还不错,给我特例允许我在他课上看闲书。不过此人毕业于南师中文系,却安于教书,被我看不起。就像韩寒气得宣布他的母校“上海松江二中没有一篇文章能超过他韩某人的一样”,我也觉得我们高淳二中很难得才出了我这么个人才。刚才的话肯定会被别人称为自恋。但是有理想的人都是带点自恋的。
大学这几年真的很忙,但是我并未因此而放弃阅读与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海洋里我游了好久,发现这个海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有的地方是死海。但是死海里还有很多人光着身子漂着。头顶是热辣的太阳穿着比基尼在跳舞。
我庆幸自己没有淹死或者干漂着。这说明我的智商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低。
大学几年看得现代小说比较多,成名已久的作家如王安忆、王小波、苏童、迟子建、莫言、贾平凹、王朔、马原等,还有青年作家如安妮宝贝、春树、李傻傻、张悦然、韩寒、郭敬明、张一一、孙睿等。从老作家坚持的风格和创作成果来看,中国的乡土文学创作已经渐渐走向成熟,如贾平凹《废都》、陈忠实《白鹿原》的带有陕北浓郁风情的乡土小说已经在寻求突破的道路上走了很长一段路。而迟子建作为一名女作家,写出了很多让人拍案的短篇小说,着实不容易。她极力表现出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游离于爱情和暧昧之间的感情和生活在农村的男男女女之间的渴望、自缚与挣扎,他们的性、他们的苦难岁月和幸福生活。这些作家所要揭示的是中国农村的风情和农民的个性。是几千年来农民在一大堆束缚中挣扎所做出的努力。
青年作家明显更加市场化了。和《人民文学》、《收获》、《花城》等老牌杂志坚守纯文学的立场背道而驰并且驰到让老作家心惊的地步。但是青年人的东西并非没有价值的,他们在他们所生活着的年代创作出了让年轻人感同身受的东西,这便是他们的成功。在实力写手李傻傻《红×》诞生之前,郭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整个青春市场,特别是郭敬明为首的青春柔情派,以《梦里花落知多少》迅速打进了少女们的心灵深处。郭、韩、安妮等走的是不同的写作道路,郭敬明的小说写得很散文化,是华丽的城堡;韩寒的小说写得幽默化,语言干净潇洒,杂文更是如此;安妮走的是特忧伤特宿命的道路,写得东西让人生不如死……
在这些成名的新老作家的影响下,我开始刻意写一些觉得适合自己文风的东西,所以一时间,很多朋友留言,“你这篇文章很有某某作家的风格”、“这篇文章是××作家写得吧?”这些让我头痛的话纠缠了我好些天,我一直没找到出口。正如开头所说,我一直在探索一条自己的道理。我更不想自己因为名利的驱使而写出让自己后悔的处女作。所以我一直没有动笔。我不想去模仿任何人,更不想去带上任何人的痕迹。但是我又该走怎样的道路?
但是庆幸的是我在这个海里钻出了头,没被淹死。前几天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里的李小龙的一句话敲醒了我,“我不看重门派观念,所以我的咏春里有各种功夫。”他打了个贴切的比喻,“我喜欢中西菜混着吃。”
我顿悟。文无定法,是好的,就可以拿来用。什么文章,都是人类创造的。但是我深知不同的文章是有境界的高低之分的,比如张爱玲的文章就比三毛的境界高,曹文轩的小说就没苏童的成熟。年轻一代的差距就更大了。但是幸好他们还年轻。
这就好比少年的张君宝碰到了神雕大侠杨过,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张君宝也会变成张三丰的。
标签
相关文章